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海葡萄



海葡萄 Coccoloba uvifera 蓼科



    海葡萄也是因為結果像葡萄,且生於海邊,故有海葡萄之稱。其實她跟葡萄無任何血緣關係,隸屬蓼科。


   海葡萄,蔓生灌木。主要分佈於美洲及加勒比海海灘,植株可高達8,一般所見皆2有餘。單葉互生,圓形,革質,徑約25cm,主脈紅色,老葉常呈紅色。夏季開花,穗狀花序腋生;熟果如葡萄成串,可食。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樹葡萄(嘉寶果)

樹葡萄 Myrciaria cauliflora 桃金孃科

    連續貼了20多種葡萄科的植物,好多格友已被搞得昏頭轉向。今天就換換口味,輕鬆一下,貼一種不是葡萄科的葡萄-樹葡萄。

    很多人吃過樹葡萄,但一定很少人見過她的真模樣。會稱樹葡萄,是因其成熟果實外形與葡萄沒啥兩樣。其實,她與蓮霧同樣隸屬桃金孃科。

    不像葡萄屬爬藤類,樹葡萄為常綠灌木,成長速度緩慢,株高可達4-5公尺。樹皮米色,但會隨著樹幹增大而脫落,外表與九芎神似,只是葉形較小。葉對生,小型(2 -2.5cm ,寬1cm),長卵形或長橢圓形,全緣,先端尖,新葉淡紅色。春秋兩季開花(在台灣),花簇生樹幹或主枝上;果先綠,漸轉紫色,熟時黑色,狀如台灣巨峰葡萄,可生食,作成果凍或製酒。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小葉葡萄


小葉葡萄 Vitis thunbergii var. taiwaniana 葡萄科



   細本葡萄有一葉子更小的變種,簡誌及植物誌均稱「小葉葡萄」。

  從外形看兩者之間的差異甚小。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小葉葡萄葉子圓心形至卵圓形,不裂或淺3裂,鋸齒緣;葉子長寬比率相若。成熟葉-葉長小於3.5cm(2 -3.5c m長;細本葡萄-5.5cm);花序長約7 -8c m (細本葡萄花序最長不過5cm)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細本葡萄



細本葡萄 Vitis thunbergii var. thunbergii Sieb. & Zucc. 葡萄科


   在對照 簡誌與植物誌之後,發現兩個版本在葡萄屬中,所載資料出入不少:光葉葡萄之種別分類不同(前文已述);細本葡萄一節中再見分歧。雖然中文種名都稱細本葡萄,兩個版本沿用的拉丁學名卻完全不同,讓人有無所適從之感。版主多方求證,在此採用植物誌使用的拉汀學名-vitis thunbergii。(簡誌用vitis ficifolia)。

   民間為植物取名常以植株大小或葉形作為依據,基隆葡萄因葉大,故被稱為「大本山葡萄」。細本葡萄則因葉小被取名「小本山葡萄」。植物誌及簡誌卻又將小本山葡萄分成 「細本」與 「小葉」兩種。中文文義中「細」應該比
「小」還小,可是看植物誌中對兩者葉形的描述卻是細本葡萄的葉長大於小葉葡萄,「細」
「小」 之別讓版主困擾多時。

   細本葡萄,小枝具稜,紅褐色。葉及葉柄被紅褐色或灰紅褐色蛛絲狀絨毛。葉圓心形,3-5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或平截;5.5cm ,寬4.5cm 。花序穗狀,花序長5cm 以下(花序短於葉長)。漿果球形,徑約5mm 。花期3-4月間,果期5-6月間。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基隆葡萄



基隆葡萄 Vitis quinquagularis Rehd. 葡萄科


   葡萄科葡萄屬(vitis) 另3物種,其葉背均密被絨毛。若以葉形大小而分,葉型最大者屬基隆葡萄 (成熟葉葉長5.2 -13cm),其次是細本葡萄 (成熟葉約5.5cm),葉形最小者 (成熟葉葉長不過3.5cm) 則為小葉葡萄。

  基隆葡萄是山野間較為常見者。其特徵除葉形較大外(5.2 -13cm ;寬4 -9cm );幼株常呈淡紅色,被蛛網狀絨毛。葉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至長漸尖,上表面密被白色晶體及疏被褐色蛛網絨毛,下表面密被銹色絨毛。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光葉葡萄




光葉葡萄 Vitis flexuosa Thunb. 葡萄科


   前曾述及葡萄科以葡萄命名的有「山葡萄屬」及「葡萄屬」兩個屬。拉丁學名相當清楚的以 ampelopsis vitis 分割,但在華文體系中因中文名稱混淆,常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在台灣,植物界以「山」葡萄稱 ampelopsis ,大陸卻另稱「蛇」葡萄;植物界所稱的葡萄屬-vitis 在藥草界卻通稱「山葡萄」。中文名稱的雜亂常叫後學者昏頭轉向。在台灣,葡萄科不僅中文名稱混亂,植物種別的分類依據似乎仍嫌粗糙-在山葡萄屬中已見端倪,在葡萄屬中亦然。但願植物界先進能盡快將其釐清。

   根據簡誌,目前在台灣葡萄屬總共3種,其中再含另一變種種。分辨的依據在於葉形及葉背絨毛。葉背光滑者為光葉葡萄;葉背具蛛絲毛者則視其葉形大小及花序長短而區分為基隆葡萄、細本葡萄及小葉葡萄。先看比較沒有困擾的光葉葡萄。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台灣崖爬藤






台灣崖爬藤 Tetrastigma umbellatum (Hemsl.) Nakai 葡萄科


   崖爬藤屬中最易分辨的就屬台灣崖爬藤了。前述兩種崖爬藤小葉均為3枚,本種卻是5(偶見3枚者),而且幾無葉柄。從葉形就可以看出身分。

   台灣崖爬藤,小葉3-5枚,近無柄,紙質,橢圓形,圓齒緣。花序繖形,單性花。漿果球形,果熟紅褐色。


三葉崖爬藤




三葉崖爬藤 Tetrastigma formosanum (Hemsl.) Gagnep 葡萄科


   在本島苗栗以南灌叢中可見另一種跟三腳虌草很像的崖爬藤-三葉崖爬藤。兩者外形極為相似,所不同者,氣質爾。(哈!哈!要從氣質上去分辨種別,難矣!) 不過,專家業已提出分辨的方法三腳虌草-花序被毛;三葉崖爬藤-花序光滑無毛。當然,沒花的時候-憑氣質判斷囉。


三腳虌草(苗栗崖爬藤)



三腳虌草(苗栗崖爬藤) Tetrastigma dentatum (Hayata) Li 葡萄科


   葡萄科物種大多數為兩性花,崖爬藤屬卻是異類,花都單性。雌雄異株。

   簡誌在崖爬藤屬中臚列4物種,有些專家認為其中-翼柄崖爬藤子虛烏有。版主迄今未見。僅將另3種逐日貼上與大家分享。先看三腳虌草。

   三腳虌草又稱為苗栗崖爬藤。攀緣性藤本,小枝常被黃色絨毛。小葉3膜質(葉面光亮,薄),長橢圓至卵形,光滑或於下表面脈上被黃褐色絨毛,先端鈍至漸尖,基部圓,主脈兩邊大小不一;聚繖花序腋生,花序被毛。漿果球形,初綠,熟時紅色。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地錦(爬牆虎)




地錦 Parthenocisuus heterophylla (Blume)  Merr.葡萄科


    葡萄科的植物大多以卷鬚做為攀緣的工具,地錦的卷鬚卻大異其趣-先端具像吸盤狀的附著器,故能著生於光滑的牆上或石壁上。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錦屏藤



錦屏藤 Cissus sicyoides L. 葡萄科


   十多年前參觀北埔一農場,見一攀緣性藤本,全株各節長滿鬍鬚(氣生根),由棚架上垂下,有如簾幕一般,煞是好玩。跟主人要了一節,種在後花園中,沒多久,爬滿樹,垂鬚觸地。一直稱她為垂簾藤,沒想到早有人將她取名-錦屏藤。

   錦屏藤,文字雖雅,卻無法讓人從字面上直接聯想植物的面貌。垂簾卻直接道出植物的特色-超長的氣生根,垂懸如門上珠簾。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粉藤


粉藤 Cissus repens Lam. 葡萄科


   名為「粉藤」卻全株翠綠,這就是叫人納悶的地方。

    粉藤,大型藤本,植株光滑,莖圓無稜;單葉,闊卵形,寬大於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細齒緣。聚繖花序與葉對生,花4數。漿果球形,熟時紫色。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雞心藤



雞心藤 Cissus kerrii  Craib 葡萄科


   雞心藤在台灣業已歸化好一段時間,但其名字在本地的植物文獻上卻無法找到。主要的原因在於長久以來,大家都把她當作粉藤(Cissus repens)看待。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有人為她「正名」。也因此在植物界流傳一句笑話:粉藤不粉,雞心藤才粉。意味者「莖」上具粉狀物者是 「雞心藤」;真正的粉藤,其莖上反而不具粉狀物,莖枝光滑、綠色(見下回)。植物名稱(中文)「張冠李戴」的情形屢見不鮮,唯有徒呼負負。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翼莖粉藤



翼莖粉藤 Cissus pteroclada Hayata 葡萄科


   大藤本。長可達10m以上,老莖方形,木質化,枝莖肉質四角翼狀,有節,淡綠色至暗紫色。葉互生,柄長4-6cm,葉片卵形、廣卵形或心臟形,大小不等,基部心形,先端急尖或鈍形,疏細銳鋸齒緣,葉脈常帶紫色,兩面光滑無毛。托葉2枚,近方形。卷鬚與葉對生,先端2歧。聚繖花序著生側生小枝,常與葉對生。花小,花萼杯狀,綠色帶紫紅色;花4數。漿果球形,初綠,熟時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10-12月。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紅毛粉藤


紅毛粉藤 Cissus adnata Roxb. 葡萄科


   簡誌葡萄科粉藤屬僅臚列4物種,晚近學者陸續發表雞心藤與錦屏藤等新歸化物種。全屬總共6種。其中除蘭嶼粉藤產於離島外,其餘5種在島內低海拔地區可見。將分別貼上與大家分享。

   紅毛粉藤,大型木質藤本;幼莖被銹色短柔毛,單葉互生,圓心形,長5-15cm,寬4 -13c m ,芒尖狀鋸齒緣;托葉與莖合生,圓心形。繖形狀聚繖花序,於節上與葉對生。花兩性,4數;漿果球形,熟時黑色。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彭氏擬烏歛莓



台灣烏歛莓   Pseudocayratia pengiana   葡萄科


    在竹東山區行走,眼睛亮一點的話,可以發現另一種葉質、葉色有別於前述兩種烏歛莓的彭氏擬烏歛莓

   彭氏擬烏歛莓屬本島特有種。多年生攀緣性藤本,幼莖密被褐色腺毛;鳥趾狀複葉,小葉5-6葉;新葉兩面被柔毛,主脈兩側常現白斑。小葉橢圓披針形,鈍齒緣。繖房花序腋生或與葉對生,花序密被褐色腺毛,花4數,花瓣外褐色,瓣內黃色;雄蕊4,花盤碟狀;漿果球形,熟時紅色。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角花烏歛莓




角花烏歛莓 Cayratia corniculata 葡萄科


   烏歛莓有一近親名曰角花烏歛莓,其外形與本尊幾乎相同,比較明顯的差異是本種的花苞長了4個「刺角」-也因此被稱為「角花」。這個特徵也就是角花烏歛莓「獨立門戶」的主要原因。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虎葛(烏歛莓)



虎葛(烏歛莓) 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 葡萄科


   簡誌在葡萄科虎葛屬只列虎葛與海岸烏歛莓兩種。晚近學者陸續發表:角花烏歛莓及台灣烏歛莓等物種。全屬目前共4種。海岸烏歛莓產於綠島,版主迄今未見。烏歛莓,也就是簡誌上所說的虎葛算是屬中最常見者。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白蘞



白蘞 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葡萄科

    山葡萄屬中比較沒有爭議的一種植物是藥草界稱為白蘞的物種。可是在簡誌及台灣植物誌都找不到這號人物。白蘞的拉丁學名-Ampelopsis japonica 應該直譯成「日本山葡萄」,但她絕對不是市面上販售的日本山()葡萄。漿果可以吃的日本山葡萄隸屬葡萄屬,葉形及果序均與本種不同。


大葉廣東山葡萄



大葉廣東山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tis (Hook. et Arn.) Planch var. leecoides(Maxim.) Lu 葡萄科

     簡誌及植物誌稱廣東山葡萄在台灣有一變種-大葉廣東山葡萄。本種與原種最大的差異在於複葉的葉長。廣東山葡萄葉長不過20cm,本種葉長20 -30c m 。其他特徵則大致相同。對此一變種好多植物專家不以為然,宣稱以葉形的差異作為種別的區隔,似乎缺乏說服性。植物分類,分分合合,各家說法不一,讓我們這些業餘玩家,昏頭轉向,有時難免有無所適從之感。版主曾在福隆附近拍下這「疑似」大葉廣東山葡萄的物種(葉長超過20cm)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廣東山葡萄



廣東山葡萄 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 Arn.) Planch 葡萄科


   毛山葡萄與漢氏山葡萄均為單葉。廣東山葡萄則為一回至二回羽狀複葉。從外形就很容易將兩種區隔。

   廣東山葡萄多年生藤本。植株無毛,卷鬚與葉對生,粗壯,2歧。1回羽狀複葉具3-5小葉;或2回羽狀複葉,長10-20cm;小葉片卵或卵狀長長橢圓形,長3 -5cm ,寬1.5 -3cm ,基部鈍形或寬楔形,先端漸尖或急尖,鈍齒緣或小齒緣,兩面光滑無毛,背面稍白色。聚繖花序與葉對生,小花多數,淡綠黃色或淡黃色。花數5。漿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春、夏間。果期夏、秋間。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漢氏山葡萄



漢氏山葡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 hancei (Planch.) Rehder 葡萄科


   毛山葡萄有一變異的兄弟-漢氏山葡萄。兩者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幼莖是否具毛及葉上是否被毛。有毛者-毛山葡萄;無毛者,漢氏山葡萄是也!漢氏山葡萄是山葡萄屬中最為常見的物種,普遍分佈於低海拔山區。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毛山葡萄



毛山葡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 ciliata (Nakai) Lu 葡萄科


    福星花園貼了將近1500種物種,卻遍尋不著葡萄科的兄弟姊妹,心想,是該讓他們上場的時候了。葡萄科在台灣總共有6屬,約25種不同物種(不包括栽培種葡萄。) 版主在江湖闖蕩多年,雖無法將她們收納齊全,但也拍了不下20種,將逐日貼上與大家分享。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草梧桐



草梧桐 Waltheria  americana L. 錦葵科-刺果藤亞科

   梧桐亞科的物種大多數為高大喬木,野路葵及草梧桐算是科中異類-小灌木型。本種植物名上加個「草」字,正意味著植物本身雖為灌木,卻形似草本。(當然也有特殊的例子-老株會成叢生灌木狀。)

    草梧桐為植株矮小、斜升之小灌木,基部常木質化;小枝上部具密生星狀毛,老枝常無毛。單葉,寬卵狀橢圓形,長達7.5cm,寬達6cm ;鋸齒緣;托葉絲狀,早落。花腋生或頂生,密集近似頭狀;萼密生柔毛;花瓣淡黃色。果倒卵狀,長約2.5mm ,先端有長毛。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百鈴花



百鈴花 Dombeya  Wallichii 錦葵科-梧桐亞科

   若不開花,也許你會以為她是平常路邊所見的木芙蓉。看到花容,身分立見分明-木芙蓉或山芙蓉,花大型,單生或成總狀;本種花小,數十朵聚合成繖形花序,宛如數十個粉紅色鈴鐺垂掛枝頭,故名百鈴花。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掌葉蘋婆



掌葉蘋婆 Sterculia  foetida Linn. 錦葵科-梧桐亞科

    掌葉蘋婆算是台灣3種蘋婆中最為常見者。高速公路休息站、南部小城(屏東)將之種為行道樹者多。北部校園(陽明醫學院、北政國中)亦見零星植栽。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蘋婆



蘋婆 Sterculia  nobilis R. Brown 錦葵科梧桐亞科


    蘋婆,常綠喬木。株高可達10。單葉互生,長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鈍狀,全緣。圓錐花序腋生、頂生或幹生。花多而密集,花徑約1cm;花萼瓣化,裂瓣5,淡黃至淡粉紅。花雜性。花期在晚春(4-5月間)。蓇葖果卵形,1-3個集生;果內含種子1-3粒。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蘭嶼蘋婆


蘭嶼蘋婆 Sterculia  ceramica R. Brown 錦葵科-梧桐亞科

   在台灣可以看到3種蘋婆-蘋婆、掌葉蘋婆及蘭嶼蘋婆。3種蘋婆葉形各異、花形特別,讓人一見難忘。蘭嶼蘋婆乃台灣原生,產於蘭嶼、綠島。恆春半島私人園庭栽種者多。另兩種為農藝品系,偶見於植物園或農藝栽培。先看蘭嶼蘋婆。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槭葉翅子樹



槭葉翅子樹  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 錦葵科-梧桐亞科

   在台北植物園分類園區可見翅子樹的同屬兄弟-槭葉翅子樹。雖名槭葉,葉形與刻板映象中的「槭」並不相同。(槭樹科現改為楓屬併入無患子科-版主)。

   槭葉翅子樹,粗壯喬木,高可達18米 ,全株具星狀毛,樹幹灰黑粗糙(常具縱裂紋)。葉厚革質,大型,盾狀、圓或長橢圓形,長20cm ,寬16cm ,不規則鋸齒緣,掌狀脈,葉背灰白或淡褐色,葉柄長約15cm ,基部膨大。花單生葉腋,大型(徑約12cm);花數5,萼深裂,線狀披針形,兩面被金色毛(花期6月間)。蒴果圓柱狀,長約13cm5瓣裂。(果期12-2)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翅子樹



翅子樹  Pterospermum niveum Vidal 錦葵科-梧桐亞科

   在台灣可見兩種翅子樹-翅子樹與槭葉翅子樹。

   去年8月在蘭嶼見到翅子樹已是花落果熟之際,拍下幾張爆開的果實充作紀念。今年年初聽說台北植物園翅子樹開花,立刻趕去。樹是見著了,只是花長的太高,距離又遠(圍籬禁止進入),勉強以長鏡頭拍下幾張花照。花部細節可想而知,看官也只好將就將就。待日後有機會補個特寫。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野路葵



野路葵 Melochia  corchorifolia L. 錦葵科-梧桐亞科

   直立、纖細灌木狀草本。單葉,鈍齒狀鋸齒緣,膜質,三角形、寬卵形至披針形,長達9cm,寬達4.5cm ,較大的葉常成3裂,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先端銳尖,5出脈,脈上有毛;嫩枝上的托葉明顯。花腋生或頂生,密集似頭狀,兩性,5數;萼齒狀至深裂,多毛;花瓣5;花柱5。蒴果5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