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毛酸漿

毛酸漿 Physalis pubescens L. 茄科

    看到這名字,好多人會很迷惑。福星花園前陣子貼過假酸漿(茄科及紫草科),今天再添一生力軍-毛酸漿。
    本物種名字雖少聽過,但族群卻不少見,全島低海拔山區破壞地均有她的足跡(簡誌)。沒見過-是一般人通常把她當成同屬的另一姐妹-燈籠草(苦蘵)看待而已。
    毛酸漿。一年生草本,莖枝被毛。葉卵形至橢圓形或披針形,長2-6cm,寬1.5-5cm,被毛。花萼長3-6mm;花冠黃色。果徑10-15mm;宿存花萼明顯5稜,徑2-4cm。

毛酸漿。一年生草本,莖枝被毛。常見於低海拔地區荒廢地或海邊。(攝於南投-北坑溪河床)。

生長環境不同,莖上腺毛濃密有別。(攝於龍洞海邊)

莖枝被毛。葉卵形至橢圓形或披針形,被毛。外形幾乎與燈籠草一樣。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本種全株被毛(腺毛),葉形比燈籠草小。


花單生葉腋。

全株密被腺毛。花單生葉腋;花萼長3-6mm,5中裂,被毛。

花冠鐘形,黃色(基部具褐斑),5淺裂。

花冠基部具褐斑;雄蕊5。

漿果-宿存花萼5稜,徑2-4cm。

宿存花萼被毛。


    從海邊(龍洞)到中部低海拔山區,版主均曾見過毛酸漿。看官日後在野外見到「燈籠草」不仿多看幾眼,否則有可能錯過毛酸漿! 2024-01-24重新編輯。


4 則留言:

  1. 老師的作品
    真是源源不絕

    回覆刪除
  2. 哈!哈!人老力衰,勉力為之耳。

    回覆刪除
  3. 沒仔細看,還真的會錯過認識這植物的機會耶!
    希望能記得並且親眼見到喔!

    回覆刪除